联系我们了解更多信息!
15979016877摘要:为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了解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人员来源、学历和能力结构情况,了解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梳理本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的条件基础、专业优势,论证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办学的可行性。
关键词:五年一贯制;新能源汽车技术;调研分析
01、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稳定。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2019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4.2万辆和120.6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生产完成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完成97.2万辆;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33辆和2737辆,同比分别增长85.5%和79.2%;数据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稳定[1]。2019年下半年至2020年上半年,受到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虽有所下降,但是2019年在上海地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车销量却超过18万辆,同比增长30%,在创下历史新高的同时,跻身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亚军。2020年4月上海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6323辆:荣威ei6PLUS销量环比大增,排名第一;国产MODEL3退居第二,蔚来ES6稳居第三。
2.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合理。上汽集团作为上海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借助其20多年合资合作所积累的技术、制造、采购、营销和管理优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创造性地集成全球优势资源,打造了荣威、MG两大自主品牌,形成共6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矩阵,涵盖了中高级车、中级车、大众普及型车及跑车等宽泛领域。除上汽集团外,作为中国放开汽车业外商投资股比之后的第一个外商独资汽车生产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落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特斯拉工厂一期于2019年四季度投入使用,年产能达到能够达到甚至超过15万辆;超级工厂二期建设进展也非常顺利,预计2020年底将完成建设,并有望于2021年一季度实现ModelY车型的量产。此外,特斯拉上海工厂负责人也表示,2020年底将完成特斯拉产品的零部件100%国产化。就松江区而言,目前松江正在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群。2018年4月,全球首支无人驾驶清洁车队在松江诞生;2019年2月,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世界领先的汽车动态视觉与雷达传感器;2019年10月22日,松江区与恒大新能源汽车集团、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就新能源汽车整车扩产、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研发生产签署有关合作协议;近年来的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事件不断的促进着松江区新能源汽车及整个产业链向高水平智能化发展,推动新能源企业走进松江、走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由上面调研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叠加交汇、融合的加速发展新阶段。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企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产销量、保有量连续四年居世界首位,电动化跻身世界前列,智能网联化发展势头强劲。
02、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调研
1.调研企业情况。《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指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内的商业化应用[2];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泛应用。产业规模的逐年扩大,技术更迭的不断加速,对新能源汽车人才需求和要求也逐步提高。为了了解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及售后服务企业中从事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人才的层次结构、岗位分布,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岗位配置及职业能力要求等,对14家企业进行调研。
2.调研专业院校人才培养。上海地区目前开设有汽车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共有14所,其中开设有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院校有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民院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6所,开设的专业名称均为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就业面向均以汽车售后服务企业为主,以整车制造企业为辅,学生技能的培养方向以检测维修为主,以装配调试为辅。
0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1.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分析。经过对整车制造企业和售后服务企业的调研,目前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的现有员工学历以高职(大专)为主,中专学历员工占比也较大。通过访谈,了解到整车制造企业对员工学历要求较高,装配调试相关岗位要求学历为大专以上,而管理、技术研发相关岗位学历要求更高;售后服务企业对员工学历要求相对较低,但对于应聘新能源技术或管理培训等岗位的应届生学历要求也已提升到至少大专学历以上。新能源汽车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现状是:一方面,由于是全新的产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企业中相当比例的新能源技术岗位从业人员来自企业内部转岗,企业对专业出身的新能源汽车的装调人员、质量检验人员、试验维护人员、检测维修人员求贤若渴,人才需求量很大;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技术人员的稀缺导致目前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企业大都无法独立进行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维护,只能依赖整车制造企业的自派工程师或返厂维护,大大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诊断和维护效率。因此,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整体均处于供需失衡状态,缺口巨大,目前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工作岗位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装配、调试、质量检测、故障检修、车辆试验几个方面,其中三电技术岗位中,动力电池技术相关岗位人才紧缺;同时无论是整车企业或是售后服务企业,都亟需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方面的人才。企业对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情况如图5所示。根据调研结果,企业对从业人员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维修技能及动力电池方面的知识技能要求较高。
2.调研专业院校人才培养分析。经过对高职院校生源情况调查分析,发现目前一些中职与高职院校联合,就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采用“3+2”合作办学模式,学生在中职完成三年学习后,经过转段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本专业的学习。“3+2”中高贯通办学模式虽在学制上也是五年,但是一方面,学生两个学习阶段的教学由不同学校实施,在专业衔接、课程贯通方面较难实现一体化;另一方面中、高职之间过渡不畅,期间学生要参加“三校生”高考,专业学习被强行隔断。再者,中职专业教学与高职有很大区别,课程体系、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需要学生重新适应。高职院校在招生时,其生源来源差异大,既有普通高中毕业生,还有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高中、中专的“三校生”,而“三校生”的专业背景也不尽相同,学生学习基础有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适应两者不同情况上左右为难,影响了高职阶段教学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经过对院校专业人才培养调研发现:(1)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并未形成统一的专业教学标准;(2)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建设缺少顶层设计及可供参考的专业材料;(3)新能源汽车专业缺少对应的师资,各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师资主要来源于传统汽车专业教师转岗,在汽车“三电”技术方面的师资较为缺乏;(4)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缺少系统规划,实训内容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主,与企业实际岗位贴合不够紧密。因此,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需要从人才培养定位出发,确定专业教学标准,构建五年一贯制课程体系,规划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提升师资能力,发挥行业专家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保证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04、五年一贯制培养可行性分析
上海市目前加快建设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开发人才被列入2020年《上海市重点领域(产业类)紧缺人才开发目录》[3],上海市城市建需要大量熟悉新能源汽车能源供给设施、掌握电力/电化学/机电一体化专业知识、熟悉慢充、快充、快换等充电方法及设备工作原理等等方面的技术人才。2020年,上海新能源汽车工业产值已达到400亿元,而对应的新能源汽车从业人员将到达30万人,上海每年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因此提出五年一贯制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是大势所趋。
1.五年一贯制培养试点条件分析。一是专业办学成绩显著。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汽车工程系拥有5大专业,其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成立于1989年,2004年列为学校重点建设专业,2011年被列为全国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认定为首批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精品特色专业,2015年进行汽车运用与维修现代学徒制试点;此外,2016年进行汽车服务工程中本贯通培养试点,2019-2021年建设高水平中本贯通培养专业试点。从成立至今的20多年,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培养了数千名优秀毕业生。二是师资队伍建设优良。汽车工程系师资团队近40人,老、中、青师资结构合理。这几年每年引进新教师,补充师资梯队的新鲜血液。专业系积极鼓励中青年成长,通过师资培训、暑期下企业实践、参加行业条线以及市级的技能比武或教学法比赛、指导大赛,以及教科研提升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近三年,学校早已根据汽车市场发展,调整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方向,多次派教师参加新能源汽车车型的技能培训,也派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带队参加行业条线和全国职业院校的技能大赛,目前已参加新能源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书的专业教师人数为12人,9名专业教师获得低压电工上岗证。三是校内实训基地打造品牌。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开放实训中心是上海市首批职业教育开放实训中心,上海市第68技能鉴定站,于2006年建成,并在2014年被认定为三星级。开放实训中心建筑面积5000m2,近十年来实训中心能级提升,拥有8大实训区,实训工位为246个。实训环境注重“情境模拟”,实训过程融入“5S管理理念”,实训教学形成职业能力递进式培养模式,实训过程注重“节能低碳”,按照综合性、开放性、服务性的特点逐步探索和拓展实训中心的服务功能,不断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服务职教、服务普教、服务企业、服务社区、服务地区五位一体的开放实训基地。四是校企合作紧密推进。目前学校已与本地近20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与松江地区汽车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协议,与3家企业签订区级校企合作基地建设。这些校企共育单位为学生校外实习、融入真实职业岗位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为我们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基地建设提供了基础。
2.五年一贯制培养试点组织管理条件分析。建立健全校系两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体系。以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方法,依靠必要的组织结构,统筹考虑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主要因素,结合教学诊断与改进、质量年报等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统筹管理学校各部门、各环节的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形成任务、职责、权限明确,相互促进的质量管理有机整体[4]。
05、调研结论
通过对上海市新能源汽车政策、产业、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上海高校开展此专业情况调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知识要求高,需要五年一贯制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除了传统的“三电”技术外,还将包括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必将提高新能源汽车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要求: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其掌握传统内燃机技术,还要求其具备较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智能控制及信息化等相关的新技术。二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符合个体发展规律。因为三年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受学生年龄、心智发展和学习年限的限制,在学历、职业素养和技能方面,无法满足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需求;新能源汽车专业技能型人才有需要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支撑,三年高职学习年限对专业技能的养成稍显不足;人才的培养更需要在循序渐进中完成,基于两校合作培养的“3+2”中高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在贯通课程衔接和教学管理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实践。相比较目前存在的几种办学模式,五年一贯制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培养能够通过长学制的课程体系,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保证课程的一贯制和教学管理的一致性,从而培养出熟悉智能控制及信息技术、熟悉新新能源汽车技术、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更能够符合产业需求的新型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
注释:
[1]王吉敏,许云珍.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调研报告[J].职业教育研究,2017(12).
[2]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Z].2019.
[3]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重点领域(产业类)紧缺人才开发目录[Z].2020.
[4]冯均州,练志兰.江苏省五年一贯制工程造价专业现状调研报告[J].建材与装饰,2018(12).
作者简介:韩攀峰,1980年,男,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汽车营销组教研组长,高级讲师,松江区教学系统2018-2020职教学科名师。
获取方案